Monday, December 18, 2006
为什么是myspace而不是Geocities
2006-10-24
前几天看了一篇翻 译文章,对我非常有启发――《驾驭Web 2.0浪潮》。文章开篇提到三个观点:
1.Web 2.0与互联网没有任何联系;
2.Web 2.0并不是一个运行于独立骨干上的全新的、得到改进提高的互联网络;
3.如果你听说过这个概念,并点头表示认可,没有关系,那是你并不十分清楚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由于个人习惯,我对“词语”喜欢追根溯源,所以很早就知道“web
但是,“web
对此,我可以从国内和国外各举一例:
前几年国外有个“地球村”网站,www. Geocities.com, 它主要的服务是让用户在上面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因为众多个人主页内容不可控,所以这个网站很早就不能从大陆直接访问)。当时,这个网站比较火,那时从 搜索引擎可以看到,很多搜索结果都指向这个网站上的某个页面。后来有一段时间,这个网站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似乎没了,不过从alexa看来,它最近好像又活过来了,但现在肯定没有myspace那么火。
国内有个网站,乐趣园,www.netsh.com,它主要的服务是让用户自建论坛。这个站也是做了很长的时间了,但一直不温不火,alexa排名在1000多位。按理说,乐趣园也是一个典型的“用户贡献内容”的网站,为什么火不起来呢?
当然,每个网站都有各自具体的问题,但为什么myspace脱颖而出?
在以前,我总结是因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商业性”的节奏,myspace把握的很好。我的这个思考,应该说是对的,但是我没有看透这个问题。而《驾驭Web 2.0浪潮》这篇文章,通过对比Geocities和myspace,把问题说透了:“Geocities鼓励我们创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和邻里社区,作为我们自己世界的入口。MySpace则不断寻觅,以提供一个对人的直接连接,以及对他/她所属世界的连接”――简单而言,Geocities做的重点是“我”,而myspace做的重点是“我和你的关系”,即Geocities还是做的“主体性”,show;而myspace做的是“主体间性”,interact。
如何建立个人和个人之间的直接连接,就是关键问题;而myspace成功所依托的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文章中提到的:“互联网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其提升我们社会交流的能力”。对于我现在运作的定位于“社会化商务”的蚂蚁社区(www.maayee.com),也是希望顺应这种大势。
重要更正:“美人他爹”对上文的更正。地址:http://my.donews.com/eraera/2006/10/25/JxXrXUUYCLPcxNGaBGrfHqmGoCaLgytPWqhT/
文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3个有关Web 2.0的悲观看法:
- Web 2.0与互联网没有任何联系;
看的我是一愣:与互联网没有任何联系么?后来去看了英文原文,原来是***的时候的一个笔误。原文说的是:
1) Web 2.0 does no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Internet2:
是说web 2.0跟下一代互联网没关系。这里我把Internet2***成下一代互联网了。
这个2字可是事关重大,因为看到麦田的blog里面引用了译文,所以特意指出。
我看了原文,觉得作者的意思是,web 2.0虽然是很热门的词,但是它其实是目前Internet上的新的组织形式,而非革命性的变革。所以作者上来就把web 2.0和革命性的Internet2和全新的骨干网络区分开来。我想这也是很多人的共识,包括给web 2.0起名字的O’Reilly,web 2.0的意思,是以前web的翻新版本,革命性和web的出现是不能相比的。在我看来,web2.0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使用网络,或者说,使用网络那边的资 源,包括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