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5, 2007

 

“电邮社区”比邻里更亲?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殷紫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刚刚搬到大华盛顿地区的时候,就有朋友指点两眼一抹黑的我上网加入“DC都市妈妈”电邮群发社区。这是个专为大华盛顿地区的妈妈们设置的网络社区,一经注册,你就可以接发和育儿有关的任何电子邮件。于是我在初来乍到之际,往这个社区连珠炮似地发了不少问题,比如我家附近哪个儿科诊所比较好,哪个牌子的双人童车好,甚至哪里可以找到某个牌子的护肤品等等。每一次,我都能收到其他妈妈们诚恳而热心的回答。

像这样的地区性网络社区正在悄然盛行,它取代了传统的人际网络,创造了一种新型而实际的邻里关系。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的旧观念,或许要被“近邻不如网友”所代替了。作为一个带着两岁小童,肚子里还怀着一个的妈妈,我有许多琐碎而实际的生活问题需要询问,而这些问题对于不处在相似状况中的其他人来说,很可能是没有答案的。就算我守在公寓大堂中,拦住每个带着小孩的妈妈问东问西,效果也不如往“DC都市妈妈”群发邮件来得快捷有效。在此之前,我住在赫尔辛基,通过当地中国留学生的一个电邮社区,发现一家北京人开的豆腐厂每两周在我家附近摆摊卖豆腐。于是我们一家在赫尔辛基的两年中饱餐了各式各样的嫩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等豆制品。

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人际关系日益淡薄,虚拟的网络交际进一步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距离。像这样的网络社区是否会影响现实生活中的邻居关系,继而使人们更加疏远和冷漠呢?根据社会学家凯斯·汉普顿(Keith Hampton)的研究调查,加入网上电邮社区的邻居们和不参加的人相比,其相互认识、相互对话和相互走访的机率都要高出一倍以上。忙碌的工作节奏、不规律的工作时间,使得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能够经常在家门口或公寓走廊上相互碰到,而担心被骗的心理令人们不那么轻易地和陌生人搭腔。网络电邮社区便成了邻里之间特别有效可靠的沟通方式,因为它正好弥补了人们既向往又胆怯的需求。

很难想象你在公寓电梯里和某位素未谋面的邻居礼貌性地“嗨”了一声之后,紧接着说,“顺便问一下,你知道附近哪个超市有卖冰岛的三文鱼吗?还有,我两岁的孩子不肯睡自己的房间,你有什么办法吗?哦,对了,我家有张挺漂亮挺新的旧咖啡桌,你想要吗?另外……@#$%^&*?”

通过网络电邮社区,再白痴傻瓜的问题也可尽管问出来,而免去了面对面的尴尬,却又解决了实际生活困难。再者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大群众的智慧就是灵光。发个电邮得到的聪明点子远比站在街角挨个询问路人要快得多、好得多。

我家老二出生之前,我就其名字在“DC都市妈妈”上做了一次民意调查,想打探一下这个名字究竟是否在美国会遭到误解和嘲笑。没想到短短几天内,就收到了排山倒海的回复,来自不同文化和民族背景的妈妈们作出不一而足的反应。有的评点风趣幽默令人捧腹;有的见解深刻周全,看得出做了很详细的辞源学研究。如果没有大华府地区妈妈们的“民主投票”,我们还真没有底气和信心坚持自己的主意呢。

人们尽可以认为网络社区让很多人轻易地以“电子身份”相互交往,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但值得注意并且十分有趣的是,当人们把自己“锁定”在电脑前、禁闭在家中的时候,却通过网络和更多的人交流、分享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

本文参考文章:Are you being listserved? Holly Yeager, Financial Times, May 12,2007.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