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06, 2007
谁更强?图解光学防抖与自然防抖原理
对于初次接触数码相机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老是会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为什么呢?除了偶尔的失焦(即相机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门速度过低所致。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拍摄到清晰照片的快门速度应该达到焦距倒数甚至更高。
在实际拍摄中拍摄者的手在胶片或是CCD/CMOS感光过程中的抖动是客观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只能是靠机器的特殊“防抖”功能来减小由于摄影者手的抖动带来的影像模糊。
目前,防抖分三大类型:光学防抖、感光器(CCD)防抖、自然防抖(ISO防抖)。
●光学防抖
依靠在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并且会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感光器防抖
CCD防抖的原理就是将CCD安置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先检测出是否有抖动,然后传感器检测出抖动的方向、速度、移动量……检测的信号经过处理,计算出可以足以抵消抖动的CCD移动量来达到防抖。
以上两种防抖的原理其实是类似的,即通过相机内部的机械运动来补偿人手的抖动来达到防抖效果。同时,防抖技术也会造成成像锐度的降低。毕竟镜头里 多了个浮动的镜片。这对于要求较高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比较不好接受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防抖系统会有个开关,用户可以选择取消或打开防抖。加上防抖 系统是非常耗电的,所以一般不打开防抖开关,而是要用的时候才开,如果即时抓拍移动物体,可能就因为多了个步骤而错失良机。
●自然防抖
自然防抖,即为ISO防抖。其研究方向在通过真正的电子方式实现。即提高ISO,提高快门速度达到防抖。
由于相机存在一个安全快门(即保证图像不模糊的快门速度),一般意义上的安全快门速度为1/60秒,低于这个快门速度很可能拍摄的图象模糊,假设在同一 场景下的同样画面,在曝光量相同的情况下(同样画面环境肯定完全一样,曝光量毫无疑问一样),如果光圈不变,如果ISO提高了,必然会导致快门速度提高, 这样,原来没有到达安全快门的快门速度,在ISO提高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安全快门,自然防抖就是通过这样来实现防抖。而这种防抖效果相比其他两 种防抖效果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理解了以上,那实际对应到数码相机,我们可能更容易理解了。
在目前市面上,光学防抖的典型可以推尼康了,而自然防抖就首推富士了,那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拭目以待吧!
下面让我们选择一款价格相当、并带有防抖功能的其他品牌相机(以下简称A)与富士F30做比较,在相同的日光灯环境下,采用了如下道具,左边是可以摇摆的“狗头”,右边是可以移动的“平台”,在摇动的频率相同情况下,我做了以下三种情况测试:
相机移动的情况:
1、A相机的设置为:自动、开启防抖功能、ISO自动、闪光灯禁闪(左图)
2、F30的相机设置为:自然光(带防抖功能)、ISO自动、闪光灯禁闪(右图)
双方表现都还可以,实现防抖功能。
物体移动的情况:
1、A相机的设置为:自动、开启防抖功能、ISO自动、闪光灯禁闪(左图)
2、F30的相机设置为:自然光(带防抖功能)、ISO自动、闪光灯禁闪(右图)
明显看出富士的防抖效果高出许多,其通过ISO1600达到了防抖。
相机与物体同时移动的情况:
1、A相机的设置为:自动、开启防抖功能、ISO自动、闪光灯禁闪(左图)
2、F30的相机设置为:自然光(带防抖功能)、ISO自动、闪光灯禁闪(右图)
F30的优势更明显了,看来富士一直倡导的高ISO3200确实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