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7, 2006

 

myspace概念泡沫论的泡沫

2006-08-03 发表者: superlover

去年冬天,我直愣愣地跑到keso的家里,跟他讨论myspace。那时候刚刚开始了解web2.0,看到到处都是两三个人七八条电脑,也不用自己辛辛苦苦做内容只不过让大家上网自个玩自个玩着玩着就做大了,就把1.0的大网站全毙了。你不动心才怪。

完了和keso吃饭时他给我拍张照片放在他的相册里,附言说superlover也想做中国的myspace。
我还郁闷,怎么说“也”啊,还有谁“也”呢?我还以为就我呢。我老人家可是对myspace里的那个人群太熟悉了,而且还有多年的娱乐和时尚传媒经验,现在又起码对web2.0不求甚解了。像我这么跨界的人才,上哪找去?谁能像Tom Anderson(myspace创始人)一样找到那个人群的意见领袖去游说他们开博客?我呀。谁能把那个特定用户群的体验和媒体经验以及网络架构融会贯通为一体?我呀。满足了前两条件,谁还有实际创业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还是我呀。谁最能精打细算,用很少的钱把事情做得看上去像那么回事?我呀我呀都是我呀。

没想到的是,还没等我的myspace开张,中国的myspace概念就已经臭大街了。随便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一个小孩子或者程序员都要做中国的myspace。一时间什么“room”、“zone”、“空间”、“社区”、“村”命名的网站多如牛毛。媒体们也凑热闹说泡沫来了。连vc们都说他们对myspace概念已经不感兴趣了,因为一是看不清盈利模式,二是大家都争着做,市场必定竞争激烈。

且慢,不必惊慌,把myspace的泡沫论分析一下,从这些言论的动机和原因以及我们可以确定的事实来分析,看看有什么结论?

1 谁在鼓吹泡沫论?

看看最近的it网站上,哪一个不是这两条新闻并列出现,一是“web2.0泡沫来了”,一是“myspace流量超过雅虎成为全球第一”。人家那边的web2.0都成全球第一了,咱们这边咋就成泡沫了?真正是睁眼说瞎话不要钱?网站编辑们也习惯了动手不动脑子,有立场不?

再看看谁在鼓吹泡沫论。一是媒体,说新时代来临了的是他们,说泡沫的也是他们。这是媒体的惯用伎俩:没有争议制造争议再解决争议。二是vc们,现在热钱太多竞争大了,利用舆论转转风向好压价。三是有逆反心理的blogger们,看不惯吹牛比的人,冷言冷语几句灭灭丫的威风。四是已经拿到投资的人,他们都期望最好泡沫现在马上到来,没拿到钱的全死光光,就剩我一家撑到纳斯达克。

2 为什么我肯定不是泡沫?

像毛主席说的,要分战略和战术两说。战略上,互联网因为这两年基础技术的迅速提高,使用人数呈级数的增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通道上。网民从最初单纯的“看”发展到更多的应用需求,这都是必然趋势,不必怀疑。

你再想想,vc为什么强调人的因素?因为什么行业在高速增长有暴利可图他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如果你是在这样的行业里做事,又看上去靠谱有经验,你就能拿到钱。大家知道的很多it牛人都是这样的,什么项目都没有,只要你做,当然,是做互联网,我就给你钱。所以呢,在互联网这行你就站对队伍了。

3 战术上,为什么有泡沫的成分?

想想为什么大家都要做中国的myspace?还不是因为技术含量低,还有好多现成开源的程序可以直接拿来用,是个人就可以做。所以,我一直以为,社区的核心竞争力不应该是技术,而是公关和市场营销,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商业应用(btw:“人类学”是《商业周刊》上最近关于营销非常热门的一个词汇)。当然了,还是需要足够的技术来支持这些行为。最主要的是需要有人能够充分领会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和技术实现的融合。像豆瓣的杨勃,虽然是技术出身,但实际上还是一个文化爱好者,估计平时也好看个《万象》什么的,所以才能想出豆瓣这么个玩意儿。模仿他的人就要想清楚了,你以为做一个白背景的干净首页,再起个怪名字,就能把豆瓣学过来么?泡沫大概就在这一块上吧。

4 看不清赢利模式。

美国的myspace都还没怎么赚钱呢,你着什么急。按照中国比美国晚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规律看,一年后你再看看。而且不是据说美国myspace明年的预期广告收入是18亿美金么?现在中国的bsp为什么赚不到钱,简单说是还不到赚钱的时候,都还在长身体的时候呢。(具体的我想另文分析。)

5 泡沫说的好处

反过来想,泡沫论也是好的。因为如果大家都挤在一个行业里蛮干的话,显然不利于真正的好网站发展。提前预警,把盲目跟风的人吓退一个算一个,也是好事一桩。

http://superlover.blog.hexun.com/4941224_d.html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