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3, 2007

 

web2.0网站的起名学

世界计算机ICXO.COM ( 日期:2006-11-28 11:37)


  对于web2.0时代的那些多如牛毛的提供专注和唯一服务的小网站来说,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至少已有50%被注定了。

  为什么这么说?可以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1. 同类服务有人做过了吗?

  如果有人做过了,而且做得极为杰出,用户很多并形成了中心,而且甚至已经被Google或Yahoo收购了,那你再做还有什么意义呢?比如在社会书签 (也就是网摘)方面,首创者 del.icio.us 已经被Yahoo收购,其他几个最主要的服务:Furl、Blinklist和Blogmarks基本包办了剩下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做一个这样的 网站(而你的技术又不足以有超过上述站点的可能),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IT界的财主就那几家,他们只会收购最好的网站(先驱者)。而大多数类型的 web2.0网站,我认为是开发不出商业模式的(当然这一点大可商榷)。比如网摘服务,除了等着被大公司收购,还有什么盈利方法?难道开始收费?那样的话 用户肯定马上转向仍然免费的del.icio.us。

  2. 你的名字能被别人记得住吗?

  del.icio.us作为整个 web2.0大潮的旗舰式网站,它的域名已经成为一个不朽的经典案例。效颦者很多,如http://blo.gs/,http://rome.ro/。但 有些创意,只有第一个提出的人能让人赞叹,第二个及之后的效仿者都只能让人觉得死脑筋、只会模仿,然后被遗忘。

  综合以上两条,如果同类服务已经有极其杰出的,而且你的网站又没足够的说服力,那么失败几乎是一定的。看看 这个网址 里列出的近50个网摘服务网站,90%都是在等死。当然,网摘站的成本是不高的。

  由于英语的先天壁垒,任何美国web2.0网站,中国照搬过来也都可能成功。仍就网摘站而言,IT门户的老大 Donews 旗下的 365key 是比较专业的,而各大门户也都开发了类似功能。但像 igooi 这样域名莫名其妙,内容和技术又乏善可称的网站,就是毫无成功可能的了。当然igooi也只是一个玩票之作,我只是拿来举例。低成本低投资的网站尚问题不 大,但那些孤注一掷型的网站(如 客齐集 ),如果在起名步骤决策失误,那以后再怎样发展,也无法挽回了。

  所以,研究一下web2.0网站的起名规律很有必要。最起码的一些原则是什么?怎样的名字更容易成功?怎样的错误是必须避免的?以下分英文网站和中文网站分别简略讨论一下。

  首先谈英文网站。

  TechCrunch作为一个每天都介绍一些web2.0新网站的blog,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点。在3月14日的 这个帖子 里介绍了Isolatr和Snubster两个网站。其中作者Michael Arrington提到,他喜欢Isolatr起名时把r前面的e省略掉,并且奇怪Snubster为什么不拼写成snubstr。这非常有趣。 Michael Arrington认为,Snubstr比Snubster看起来更2.0。毋庸置疑,这个将er中的e省去的取向是来自另一个web2.0典范,王牌图 片站, flickr 。如果flickr当初叫做flicker,可能它就不那么special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web2.0的起名很有讲究。要足够特别。你的域名不能是大白话,而要拐弯抹角地Q起来。比如,你注册一个 socialbookmark.com,你就是社会书签之王了?没用。web2.0拼的是创意。看看那些最成功的网站,它们使用的基本都不是现成的英文单 词,而普遍都是自己造出来的新词——而在这个组词过程中,已经明白地说清了自己的理念。比如flickr,来自flicker,寓意这里充满灵感的闪光。 音频分享网站 Odeo ,发音同audio,但如果域名是audio.com就没人记得住。再比如Blog整合网站 Memeorandum ,是把meme(意为blog帖子)和memorandum(备忘录)结合起来。在线计算器网站Calcoolate,则是在calculate(计算) 一词中插入了cool(酷),真的很酷。即便是拿一个现成的英文单词过来,也是绝妙的应用,如 Pandora 这个在线无限听音乐的网站,一打开就让人留连忘返,如潘多拉魔盒。

  此外,你从它们普遍拥有的白色干净背景、圆滑柔和字体、能省则省的首页及说明,可爱而让人喜欢的logo上,就能看出web2.0的一些核心理 念:方便,人性,服务到家。当然,我个人觉得这个web2.0小公司遍地开花的时代不会长久,最多到2007年底,就会进入一个一站通的新时代——在同一 网站里,你能同时使用一整套web2.0服务。现在需要在那么多网站分别使用各种服务,还是太麻烦了。在同一个人门户里读rss、网摘、写东西、存东西、 作首页、听音乐、分派任务——这是个必然趋势。我甚至很纳闷,为什么至今没有startup专做这个做得好的——不做新闻,专做这个。西方也没有。今天听 说百度、新浪、腾讯都在研发个人门户,但我很怀疑它们能否领会web2.0让人喜爱的那种精神——坚决反对脏乱差。

  再谈谈中文网站。

  中文网站和英文网站有着很大不同,比如,域名和网站名是两个东西。必须得有个中文名。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域名是否应该是中文名的拼音?我想这 个问题不会有很明确的答案,但我倾向于认为,是。以那种接近中文拼音、却又把中文拼音中的一部分去拼音化处理的域名,我觉得不妥。前者代表豆瓣 (douban.com),后者代表土豆(toodou.com)。不过,土豆这个还是不错的,土豆的域名如果是tudou.com,不会比现在好。因为 两个音节六个字母,too和dou获得了一种平衡,tudou则不具有这种平衡。我比较不喜欢的是qihoo这样的域名。把hu拼成hoo是想西化,但前 面的qi却又完全暴露了中国本色,英语里是没有qi这种组合的。“奇虎”,算什么意思呢?也不知所云。豆瓣是一条胡同名,有文化意味。奇虎难道是奇怪的老 虎?说白了,这个网站从站名到域名都是拷贝Yahoo,属于瞄准低端用户的做法。它可能有技术,但从网站名字上来讲,我就觉得难成大器。

  此外,web2.0网站必须避免的错误,一是字母的组合让人敲击困难,二是不使用.com后缀。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两条非常武断,不过我认为 这在80%以上的案例中应该是不会有错的。看看sina、msn、google这些字母组合,你能打得多快。需要同一手指连续幅度很大地按键三次以上的域 名就是失败的,亲手体验便知,随便举例如remumu.com。新兴网站不使用.com后缀,有三种可能。一种是注不到——那你根本就应该换个名字。一种 是标新立异,如.cc、.tk之类,这需要对自己的服务有极大自信,否则人们根本没兴趣花时间记忆你的域名。最后一种是.cn,看法同上一种,需要冒险。

  豆瓣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web2.0网站,它的类型甚至在英文世界也没有一个差不多的。所以说,创意是最重要的,好的域名,还需要无敌的创意。 然而,看看豆瓣的英文版douban.net,至今三个多月,仍然只能算冷冷清清。它的先天劣势就是,外国人无法从名称理解“douban”是干什么的, douban这六个字母无法让人想到任何与书评乐评相关的概念。豆瓣在把英文版域名最终定为douban.net之前曾考虑beantal.com,这个 域名是标准的2.0理念,颇有想法。但它之所以被撤下,也是由于与网站的业务没有相关性的缘故。在外国网站没有类似竞争者的情况下(像riffs.com 这样的网站比豆瓣差得还远),豆瓣却有此先天跛足,让人惋惜。

  所以,在推出你的东西之前,绞尽脑汁起个好名字吧。三思,再三思,因为名字是一生不变的。

Labels: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