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5, 2006

 

Top 10 Web 2.0 Designs

Jan @ 2006-06-28 11:55

Cameron总结出了10个他认为最有Web2.0味道的网站设计,其实这些网站不仅界面设计的好,本身也很值得品味。让我们来看看:

1) Cork’d - Cork'd是我以前介绍过的品酒社区,完美的创意加上完美的UI,Cameron眼光不错。高对比而且像酒一样热烈的颜色,有趣的图案,充分显示出设计 者的功力。设计融合了优雅和趣味,十分难得。网站不仅漂亮,同时操作方便,可用性高。Cameron说到:"I instantly know what the site is about and how to use it", wow,这不正是一个UI Designer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吗? 感谢Tundro的杰出工作。

Cork'd Screen Shot

2) Newsvine - Newsvine是一个社会化新闻站点,一个你可以读,写,讨论和分享新闻的地方,不过我很久没去过了 ;p 主要是因为那里讨论的东西离中国太远,没有味道,我觉得很奇怪的是中国那么多模仿MySpace的,模仿Digg的Web2.0们,怎么就没有模仿Newsvine的呢?不过这些不影响我们对其设计的审视。Newsvine用了一种最难以利用的颜色,绿,而且做的很不错。全站使用绿色+银色+灰色的搭配,非常协调。易用的tag搜索和导航栏让用户能够非常轻松的漫游网站。请注意他们的分类目录是放在上面的,而不是像大多数新闻网站一样挤成一堆或者放在左边。(下面那个mm真pp)

Newsvine Screen Shot

3) digg - digg已经大名鼎鼎不用多介绍了,而它的界面设计一直被热烈追捧。每一条新闻都清晰的隔开,同时你能够清楚的看到内容提示,下面这个截图是由silverorange在2005年九月设计的,最近digg改版了,建议你去看看,更棒,我就懒得截图了。

digg Screen Shot

4) Blurb - Blurb为你提供出版软件,人人都可以出自己的书,还可以给自己的书设计排版。Blurb令人惊讶的把深红,墨绿,淡蓝,灰等等一堆乱七八糟的颜色组织 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视觉设计,把内容凸显给用户。用户能够轻易的理解网站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够懂得Blurb可以帮助他们做成什么事情。

Blurb Screen Shot

5) FireFox - 老朋友Firefox。Firefox是我最喜欢的浏览器(正在用呢),而Mozilla Community让它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浏览器,也是一个成功的产品:社区,支持,以及优雅设计的网站。(我觉得Mozilla Foundation的工作做的非常好,在国内无法想象)。在Firefox的网站上,你想迷路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是吗?

FireFox Screen Shot

6) 9rules - 9rules是一个blog社区,注意我说的是Blog社区,而不是BSP,记得我以前说过,大部分BSP根本算不上Web2.0,他们没有深入发掘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像样的Community。Bloggers各自为政,大家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BSP,和以前的免费个人空间提供商有什么不同? 9rules充分挖掘了人群的能力,品味独到。设计嘛,自己看,我也说不出新词了...

9rules Screen Shot

7) Snap - Snap提供了一种新的搜索方式:在搜索框输入关键字,搜索结果列在左下方,而右下方会显示网页的截图,这样用户可以不必进入网站而直接看到结果是不是自 己想要的。印象中Snap的当前目标人群是美国某些地区的用户,因为他们那里连到Snap速度快,可以很快看到截图,这种分而治之的竞争方法挺有意思。中 国用户打开这个网站可能会觉的速度太慢,无法得到良好的体验。

Snap Screen Shot

8) Simply Hired - 当你看到它的界面,你能想像到这是一个找工作的网站么?简洁如Google的风格以及比Google漂亮多的配色,迷人之极。对比51job?嘿嘿,俺找工作已经够烦了,您就别用一堆字来烦俺咧。

Simply Hired Screen Shot

9) Blogger - Blogger, Google荣誉出品,大家可以注册玩玩,不过写blog就免了,中国是访问不了滴,当然你有空间的话可以用Blogger的ftp功能把内容发布到自己的空间上,还是挺不错的。Blogger的界面干净,友好,而且处处透露着顽皮的气息。

Blogger Screen Shot

10) Pandora - Pandora,社会化的音乐播放服务,或许你很难理解,那么我建议你自己去逛逛... 挺有意思的,不过对中文歌曲支持太差,没有什么价值。在中国,我们有Kugoo :) Kugoo现在的模式其实和Pandora这类网站很像,不同的是Kugoo有软件,可以为在中国艰苦网络环境下煎熬的用户们利用p2p的强大力量, Pandora仅仅是Service,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过,也要有先进生产工具的支持才行你说是吧,等网络带宽上去了再考虑像Service转 变吧。Pandora的界面设计简单易用,不过有点中规中矩,类似的例子有很多。

 

25個典型的下一代互聯網公司

第一部分:社會性媒介

這種網站上的內容都是用戶創造產生的,這些內容包括3000萬篇的blog和 Flickr上的7000萬張圖片。透過滑鼠的點擊,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個記者、攝影師或者DJ師。透過網路連接起來近10億的用戶透過自己創造形成一種社會性媒介,這可能創造上百萬的商業機會,下面列舉的網站就是其中的典範。

Digg(資訊聚合)

這個網站的內容都是用戶挑選,現在發展速度每三個月就翻番,首頁的新聞是由用戶投票的數。許多人稱digg.com是slashdot.org的終結者,這句話可能是對的。Digg.com是一個很好的科技新聞聚合中心,全部依靠用戶的參與,而沒有任何編輯行為。

Last.fm(社會性電臺)

網站創造一種個性化的無線平臺,在網路上共用你的音樂列表,或者幫你尋找和你收聽的音樂類似的音樂素材。Last.fm它一部分是社會性音樂書簽,一部分像個人音樂書簽。我認為,如果你電腦裏的音樂很多,Last.fm會是你音樂管理的好助手。

Newsvine(協作出版)

Newsvine整合了Digg及BSP的功能,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強大的資訊交流平臺。

Newsvine的目的也在於資訊共用,它可以像Digg那樣由用戶提交資訊並按照用戶提交的次數來排列新聞。不過Newsvine的功能要強大得多,它還為用戶提供了一個非常完整的Blog功能,包括二級域名、分類、Tags等,可以把Newsvine當成一個不錯的Blog系統來使用。當然,在Blog中的文章也都可以非常方便的提交到Newsvine的新聞系統中。

Newsvine不但為用戶發佈資訊和內容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在 Newsvine裏閱讀新聞也有種種的方便。Newsvine對新聞按照主題和地域進行了分類,而閱讀某一Tag的新聞也只需要輸入http: //www.newsvine.com/tagname 這樣的地址就能直接訪問。另外,你還可以使用Watchlist來跟蹤某個主題、Tag或者是作者的文章。

Newsvine在正式推出是,還將引入廣告收入共用機制。文章的作者將得到高達90%的廣告收入!值得一提的是,Newsvine似乎已經邀請了不少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來撰寫新聞。Newsvine是否會再創造一個像Digg那樣成功的資訊分享模式,還是很值得一瞧的。

http://www.playmyself.com/post/550.html

Tagworld(社交網路)

TagWorld是一個幫你建立社會性web-base服務的網站,提供web2.0下的多種服務:blogging,bookmarking, photos and other …

最近流行的web2.0下的所有服務幾乎tagworld全部提供。tagworld在幾個月前開始測試,到現在已經擁有了75000名會員。

http://blog.bsdos.cn/archives/71

YouTube(視頻共用)

YouTube是用於上傳和共用視頻的. 允許上傳不同格式的視頻文件,也可以把視頻轉換成flash格式,便於上傳到blog和網頁上。

Yahoo!

有希望成為最強大的社會性軟體提供者,目前已經收購了Del.icio.us, Flickr, Webjay,最近還發佈了社會性搜索工具My Web 2.0,搜索結果依照網路書簽和tag的共用次數。



第二部分:資訊整合和篩選

現在的資訊量已經極其龐大,在下一代網路發展中,必須資訊打亂重新整合和篩選,這樣才能滿足人們對資訊的需求,下面的一些網站主要提供一些資訊整合的新辦法。

bloglines(在線rss閱覽器)

網站收集blog和其他網頁的feed,整理訂閱的資訊並且保持不停的更新。

Eurekster(搜索整合)

Eurekster是一種DIY搜索軟體,搜索引擎和google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是卻比它擁有更大的優勢。消費者能從他這裏得到更滿意的結果,他的產品可以過濾掉其他不相干的資訊,還可以把用戶想使用或者下載的東西透過郵件發送,從而使搜索變得更加簡便。並且能有記憶功能,從以往的搜索專案中給出最切實的資訊。

Simply Hired(職位搜索)

Simply Hired提供450萬的求職和企業招聘資訊,用戶可以定制自己合適的工作。

Technorati(blog搜索工具)

網站篩選3000萬已有的blog,展示有多少個其他blog有著類似的tag,透過主題來排列blog。

Trulia(定位系統)

利用Google Maps技術,為客戶提供家庭列表,初期在加利福尼亞開展業務,現在已經擴展到其他區域。

Wink(tag搜索引擎)

透過搜索用戶使用Del.icio.us和Digg產生的tag,Wink透過tag篩選網站,用戶還可以增加自己的書簽和tag。

Google

不介紹了!

第三部分:新型電話

近一個世紀,電話還是使用銅線連接,但是現在有的服務提供轉換聲音為網路資料包,可以更快捷傳輸,也不用昂貴的基礎設備。下一代網路就會提供這些廉價IP電話服務,這將創造很多商機。

Fonality(開源的電話軟體)

100美元可以得到一個小盒子,這樣電腦可以透過這個軟體來模擬電信的交換機系統,而這個價格只有電信的1/5。

SIPphone(網路電話軟體)

一塊應用軟體,可以免費的PC-to-PC通話,也有很便宜的PC-to-phone電話。

Iotum(資訊管理軟體)

使用這款軟體,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掌握接收到的聲音和文本資料,包括打來的電話,e-mail,RSS以及可以阻止來電號碼。

Vivox(P2P聲音傳輸技術)

該服務整合聲音、視頻、通訊資訊和社交網路到資料網路裏。

Skype

不介紹啦。



第四部分:網路應用軟體

桌面軟體自從80開始就佔據到近,但今天網路應用軟體開始活躍。現在殺手級的應用軟體不再需要數百萬美元的開發成本了,只要三到四個工程師就可以實現網路化操作。如今網路軟體改變軟體革命,從文本到聲音和視頻,各種應用層出不窮。

JotSpot(Wiki和在線製錶軟體)

網路協作軟體的先驅,提供Wiki和強大的在線電子資料表。

30Boxes(在線日曆)

家庭成員或者小組成員可以可以使用這款軟體建立自己的社交網路,事務處理進度表,共用圖片等。

37Signals(在線計劃管理)

選擇需要處理事情的輕重緩急,跟蹤處理列表,以及處理情況評測,是一款非常強大的個人在線管理軟體。

Writely(在線文本處理程式)

在線處理和保存文本資訊,隨時隨地可以打開文本資訊,還可以共用和發佈。

Zimbra(在線e-mail)

開發瞄準Microsoft Outlook網路版,Ajax架構可以填充許多其他應用程式,比如使用Skype對接聯繫號碼,在Google map上標記任何住址。

Microsoft

發佈Windows Live, Office Live和其他下一代網路處理程式,又開始謀求在線處理程式的壟斷。

第五部分

一些公司提供一個網路應用平臺可以運行其他軟體和商業活動,或者開發一些基礎工具,為下一代網路發展提供基礎。

Brightcove(在線電視發行)

為大大小小的視頻節目製造商提供網路發行平臺。

Jigsaw(商業機構聯繫資料庫)

銷售人員透過此資料表可以擁有和管理近15萬公司的聯繫資料。

SimpleFeed(RSS 工廠)

為個人提供RSS定制和成批處理服務,公司做起RSS市場買賣。

Salesforce.com(在線軟體交易應用平臺)

透過AppExchange希望成為最大的在線軟體交易平臺。

Six Apart(blog協作工具)

公司主要運營離線blog應用軟體。

Amazon

在自己平臺上的提供其軟體開放端口,允許任何人使用他的分類和其他資料資訊。他的Alexa是目前最好的網站訪問排名系統。

Saturday, October 14, 2006

 

个人网站如何提高网站的Google PR值

内容摘要:无论是对普通网络冲浪者还是网站管理员来说,Google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它每天处理的搜索请求高达1.5亿次,几乎占全球所有搜

索量的
1/3。网络冲浪者对Google情有独钟,是由于Google所提供的快速搜索速度及高命中率搜索结果。这些都是基于Google的复杂文本匹配运算法则及其搜索程序所使用的Pagerank?系统(网页级别技术)。下面我们将向大家介绍GooglePagerank?系统。


Google之所以受网站管理员和Internet媒体服务公司的欢迎,是由于它并非只使用关键词或代理搜索技术,而是将自身建立在高级的网页级别技术基础之上。别的搜索引擎提供给搜索者的是多种渠道得来的一个粗略的搜索结果,而Google提供给它的搜索者的则是它自己产生的高度精确的搜索结果。这就是为什么网站管理员会千方百计去提高自己网站在Google的排名。

Google大受青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网站索引速度。向Google提交你的网站直到为Google收录,一般只需两个星期。如果你的网站已经为Google收录,那么通常Google会每月一次遍历和更新(重新索引)你的网站信息。不过对于那些PR(Pagerank)较高的网站,Google索引周期会相应的短一些。

Google的索引/重新索引周期比大多数搜索引擎要短。这就允许网站管理员可以对网站的页面属性进行编辑修改,如网页标题、头几行文字内容、大字标题、关键字分布,当然了还有外部链接的数量。然后他们很快就可以发现对网页所做的这些更改是否成功。

正因为Google如此受欢迎,你有必要知道Google的搜索引擎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不知道它是怎样决定你的排名,那么那些只是稍微熟悉Google排名运算法则的站点都会比你的排名位置要靠前。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Google的排名运算法则。

Google的排名运算法则主要使用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它的文字内容匹配系统。Google使用该系统来发现与搜索者键入的搜索词相关的网页;第二部分也是排名运算法则中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Google的专利网页级别技术(Pagerank)

我先来介绍一下如何使网站具有相关性,即文本内容匹配部分的运算法则:在搜索网站的关键字时,Google会对其标题标签(meta title)中出现的关键字给予较高的权值。所以你应当确保在你网站的标题标签中包含了最重要的关键词,即应围绕你最重要的关键词来决定网页标题的内容。不过网页的标题不可过长,一般最好在3540个字符之间。众所周知,Google并不使用元标签(Meta Tags)如关键字或描述标签。这是由于在这些元标签中所使用的文字并不能为实际的访问者所看到。而且Google认为,这些元标签会被某些网站管理员用于欺诈性地放置一些与其网站毫不相干的热门关键词,并以此提高其网站对该不相干关键词的排名,从而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更多的访问者。

这种不支持Meta Tags的特性,意味着Google将从一个网页的头几行文字内容来生成对一个网站的描述。也就是说,你最好把你的关键字或关键短语放到网页的上方,这样如果Google找到它们,就会相应提高你网站的相关性。一旦Google找不到这样相关的内容,那么你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让你页面的其它部分具有相关性。

在决定一个网站的相关性时,Google也会考虑网页中正文内容的关键字密度Keyword Density),所以你要确保在你的整个网页中贯穿出现了若干次关键词和关键短语。但是要记住“过犹不及”,6-10%的关键词密度为最佳。

增加页面相关性的其它策略还包括:在标题内容中放入关键词,并尽可能对内容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加粗。Google现在也索引图片的ALT属性文字并计入相关性计算。所以在你的ALT属性中应包含关键词,来增加网站的相关性得分。

增加页面相关性的最后一个技巧就是使你网站上的外部文字链接包含你的关键字。在外部文字链接中包含关键字可有效提高你的网站相关性得分(Google在其PageRank技术的描述中,亦提及在计算网页级别时会对该网站的外部链接进行分析并计入相关性)

在文字链接中应该包含多少关键字?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我注意到有很多网站在他们的交换链接区域,已经提供了相应的文字链接内容。例如:“欢迎进行友情链接,并请使用如下代码建立至本网站的链接。”

上面我们介绍了Google如何计算网站的相关性,及如何增加网站相关性的一些有关知识。不过Google究竟使用什么方法来衡量一个网站的好坏呢?答案就是-Googleagerank?系统。

PageRank取自Google的创始人LarryPage,它是Google排名运算法则(排名公式)的一部分,用来标识网页的等级/重要性。级别从

1
10级,10级为满分。PR值越高说明该网页越受欢迎(越重要)。例如:一个PR值为1的网站表明这个网站不太具有流行度,而PR值为710则表明这个网站非常受欢迎(或者说极其重要)

在计算网站排名时,PageRank会将网站的外部链接数考虑进去。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网站的外部链接数越多其PR值就越高;外部链接站点的级别越高(假如Macromedia的网站链到你的网站上),网站的PR值就越高。例如:如果ABC.COM网站上有一个YZ.COM网站的链接,那么ABC.COM网站必须提供一些较好的网站内容,从而Google会把来自XYZ.COM的链接作为它对ABC.COM网站投的一票。你可以下载和安装Google的工具条来检查你的网站级别(PR)

那么是不是说,一个网站的外部链接数越高(获得的投票越多),这个网站就越重要,因而在用与其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它就会取得更高的排名呢?——大错特错。

Google对一个网站上的外部链接数的重视程度并不意味着你因此可以不求策略地与任何网站建立连接。这是因为Google并不是简单地由计算网站的外部链接数来决定其等级。要是那样的话,所有网站管理员就只剩一件事情可做了-疯狂交换链接,尽可能获得最多的外部链接。Google是这样描述的:Google不只是看一个网站的投票数量,或者这个网站的外部链接数量。同时,它也会对那些投票的网站进行分析。如果这些网站的PR值比较高(具有相当重要性),则其投票的网站可从中受益(亦具有重要性)

那么,是不是说对一个网站而言,它所拥有的较高网站质量和较高PR分值的外部链接数量越多就越好呢?-也不尽然。

说它错是因为-GooglePagerank系统不单考虑一个网站的外部链接质量,也会考虑其数量.比方说,对一个有一定PR值的网站X来说,如果你的网站Y是它的唯一一个外部链接,那么Google就相信网站X将你的网站Y视做它最好的一个外部链接,从而会给你的网站Y更多的分值。可是,如果网站X上已经有49个外部链接,那么Google就相信网站X只是将你的网站视做它第50个好的网站。因而你的外部链接站点上的外部链接数越多,你所能够得到的PR分值反而会越低,它们呈反比关系。

说它对是因为-一般情况下,一个PR分值大于等于6的外部链接站点,可显著提升你的PR分值。但如果这个外部链接站点已经有100个其它的外部链接时,那你能够得到的PR分值就几乎为零了。同样,如果一个外部链接站点的PR值仅为2,但你却是它的唯一一个外部链接,那么你所获得的PR值要远远大于那个PR值为6,外部链接数为100的网站。

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好象越来越复杂了。不要紧,看看下面这个公式你就会完全理解了,只是需要一点数学知识。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阻尼因数(damping factor)。阻尼因素就是当你投票或链接到另外一个站点时所获得的实际PR分值。阻尼因数一般是0.85。当然比起你网站的实际PR值,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PR分值的计算公式:

PR(A) = (1-d) + d(PR(t1)/C(t1) + ... + PR(tn)/C(tn))

其中PR(A)表示的是从一个外部链接站点t1上,依据Pagerank?系统给你的网站所增加的PR分值;PR(t1)表示该外部链接网站本身的PR分值;C(t1)则表示该外部链接站点所拥有的外部链接数量。大家要谨记:一个网站的投票权值只有该网站PR分值的0.85,而且这个0.85的权值平均分配给其链接的每个外部网站。

设想一个名为akamarketing.com的网站,被链接至PR值为4,外部链接数为9的网站XYZ.COM,则计算公式如下:

PR(AKA) =(1-0.85) + 0.85*(4/10)   PR(AKA) = 0.15 + 0.85*(0.4)   PR(AKA) = 0.15 + 0.34   PR(AKA) = 0.49

也就是说,如果我的网站获得一个PR值为4,外部链接数为9的网站的链接,最后我的网站将获得0.49PR分值。

再让我们看看如果我的网站获得的是一个PR分值为8,外部链接数为16的网站的链接,那么我将获得的PR分值将是:   PR(AKA) = (1-0.85) + 0.85*(8/16)   PR(AKA) = 0.15 + 0.85(0.5)   PR(AKA) = 0.15 + 0.425   PR(AKA) = 0.575

上述两个例子表明,外部链接站点的PR值固然重要,该站点的外部链接数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好了,大家无须记住上面的公式,只要记住:在建设你自己网站的外部链接时,应尽可能找那些PR值高且外部链接数又少的网站。这样一来你网站上这样的外部链接站点越多,你的PR值就会越高,

从而使得你的排名得到显著提升。

不过,为使你的PR值得到提高,你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DMOZ提交你的网站,从而为DMOZ,即ODP(开放目录专案)收录。

众所周知,GooglePagerank?系统对那些门户网络目录如DMOZYahooLooksmart尤为器重。特别是对DMOZ。一个网站上的DMOZ链接对GooglePagerank?来说,就好象一块金子一样有价值。这时候收录该网站的那个DMOZ目录页的PR分值,也变得无足轻重了。我就看到过有一些站点,就因为被ODP所收录,从而身价倍增,其PR分值在Google上立即得到提升。这就是因为Google使用了它自己的ODP版本作为它的网站目录。

ODP的链接对Pagerank?非常重要。如果你的网站为ODP收录,则可有效提升你的页面等级。不信吗?

确实如此。在Google上随便找个词搜索,你会发现,Google所提供的搜索结果的头10个站点中,就有78个也同时在Google的目录中出现。这个事实足以说明,如果一个网站没有被ODP收录的话,那它也别指望能从Google上得到太多的访问量。

ODP提交你的站点并为它收录,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只是要多花点时间而已。只要确保你的网站提供了良好的内容,然后在ODP合适的目录下点击“增加站点”,按照提示一步步来就OK了。至少要保证你的索引页(INDEX PAGE)被收录进去。我说“至少”是因为尽管ODP声称他们只收录你的索引页,而事实上在ODP上却不乏被收录了510页的网站。所以,如果你的网站内容涉及完全不同的几块内容,你可以把每个内容的网页分别向ODP提交-不过请记住“欲速则不达”。等到Google对其目录更新后,你就能看到你的PR值会有什么变化了。

如果你的网站为YahooLooksmart所收录,那么你的PR值会得到显著提升。关于“Yahoo提交技巧”,如果有时间可以阅读下面这篇文章“Yahoo网站提交技巧”。

如果你的网站是非商业性质的或几乎完全是非商业性质的内容,那么你可以通过zeall.com使你的网站为著名的网络目录Looksmart所收录。我个人非常喜爱ZEAL.COM,就象Google也从DMOZ获得搜索结果一样,Looksmart也是从Zeal网络目录获得非商业搜索列表。

让我们继续-我是在一个星期二向Zeal提交的AKAMarketing.com,到了星期四早上它就出现在Zeal上了。到了星期一我检查了一下我的日志文件,发现来自Looksmart的大量提名,原来它已经被Looksmart收录了。后来我又查看了一下我的日志,发现MSN已经根据Looksmart的数据库而更新了它自己的数据库,而且由此而提升的好的排名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访问者。想想看吧.


 

绝对的王者 全球十大Web2.0网站点评

IT168 随风而行

今天,全球互联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急剧发展变化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无数新的概念或新的网站诞生。而其中,最炙手可热的就是以“用户创造内容和驱 动”为标志的“Web 2.0”网站。相对于其它传统概念,Web 2.0 虽然出现才仅仅几年,但是它已经急剧的成熟起来,变成了当今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也预示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许多秉承了“Web 2.0”理念的网站已经崛起成为了当今互联网世界的新贵。它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创造着巨大的财富。今天,我将非常荣幸地向诸位引见在这一领域中的 10大最顶尖的佼佼者,它们的出现和发展早已超出了众人的期待。它们不是从先前的市场领导者那里抢夺走了巨大的市场分隔,就是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市场,并成 为了其中绝对的王者。

虽然这些网站可能不会完全地符合学院派对于“Web 2.0”所划定的概念,也不是都采用了标志性的AJAX技术。但是,它们都的确彰显出了当今互联网世界中的主流力量。

1. Myspace.com

不管你是喜爱它,或是讨厌它,Myspace.com 都是当今美国互联网上最炙手可热的网站,并且,现在看起来还没有任何其它网站可以在短时间内超越它。Myspace 成功的秘诀并不在于它所提供的功能或是用户界面,因为其它网站的功能更加丰富,并且看起来也更加漂亮。Myspace 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它对于社区的专注(在美国,如果你不使用Myspace,那么在他人看来你就绝对是个外星人),以及用户对于自己的页面的极大的控制权 利。而这个网站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实它已经完全超越了一个普通的社交网站,Myspace 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交的舞台。并且,还有无数的公司在围绕着这个中心,竞相开发着能够使用在Myspace上的小玩意儿。

这是一种每一个网站都渴望所拥有的力量。因为有如此之多的用户正在使用着这个网站,所以 Myspace 所开启的任何新项目在短时间内都会急剧地成长起来。Rupert Murdoch 已经宣称自己的Myspace Video视频服务将会在60天击败 YouTube。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你要知道,YouTube 现在每天所提供的网络视频服务的流量高达一亿MB。

传媒巨头Rupert Murdoch对自己旗下的Myspace自信满满


2. WordPress

当把 SixApart 从自架设Blog服务领域的王座上拉下来之后,Matt Mullenweg 由将自己的目光集中在了B

log 服务空间领域,并开始对现有的领先品牌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而让WordPress.com 变得更加迷人的是,其构成软件是真正的开发源代码软件,因此你不用像使用MovableType 或 Typepad等商业软件那样,担忧某一天公司倒闭过后,软件的开发也就会随之停滞。此外,WordPress.com 的基础服务是完全免费的。如果你想要使用某些额外服务的话,也只需要缴纳一笔数目极小的年费就可以了。此外,因为WordPress公司本身是具有一个合 理的盈利模型的,因此你不用担心自己的Blog周围围绕着许多烦人的广告。

年轻帅气的 Matt Mullenweg 领导的WordPress正在成为Blog领域的新王者

3. Flickr

在任何 Web 2.0 排行榜中,都不能少了Flickr,它是第一个真正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Web 2.0 网站,因为它对于“标签

(Tagging)”的创造性使用和对于社区的深刻理解。当它被Yahoo!公司收购后,自身的发展和改进也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虽然在一些很棒的API的使用上多了一些限制。

虽然它与那些还在使用大型的图片分享站点的主流用户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它的确在大踏步的赶上。凭借着附带广告的免费模式和带有极低年费的高级模式,Flickr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而这种盈利模式已经被世界上其它顶级的网站所采用。


4. YouTube

就我个人看来,YouTube 是今天互联网上最吸引人的网站。没有任何人怀疑YouTube本身所具有极大的价值,但同时,它也因

为 自己所提供的视频内容的版权问题而备受争议。但是,众人常常会忽视一点,那些拥有这些视频内容版 权的公司,恰恰也是那些最急切地想要获取在线的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公司。比如说,中国现在热门的模仿秀视频作者“后舍男孩”有可能会因为违规使用了后街男孩 组合的歌曲,而因版权问题被唱片公司告上法庭。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一首10年前的老歌能够在几天之内被超过2亿的潜在购买者听见,这种情况在以前又有多 大的可能性发生呢?唱片公司们做梦都想获得这样的注意力,而现在,它们一分钱不花就得到了这个宝库。

中国的“后舍男孩”在YouTube上也非常的热门!

几天前,Google公司已经用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YouTube。我们相信,在搜索巨人的帮助下,这个网络视频服务的王者前途已经是一片光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5. Revver 和 MetaCafe

虽然不像YouTube那样出名,但是通过向视频制作

者 们提供金钱的回馈,这两个视频网站也已经在近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一些在YouTube网站上非 常受欢迎的视频作者也在利用这两个网站为自己赚一些外块,与之同时,他们由通过YouTube的平台来为自己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这便是这两个网站的如意 算盘,通过金钱来吸引受欢迎的视频作者来自己的网站发布,进一步通过这些作者从YouTube身上吸引来更多的用户。

凭借利润分享的盈利模型和与YouTube相似的运行模式,现在这两个网站的发展事态非常的良好。


6. Newsvine

这个网站展示了21世纪的新闻网站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通过汇集和整合多个新闻来源,你可以读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但是Ne

wsvine还能为你提供读者的相关反馈,以及一个强大的,能够对你每天所阅读的新闻进行补充的网络社区。如果投票或是评论并不是你所长,你还是可以像在其它新闻网站上一样阅读到最新的新闻简报。

Newsvine的用户是一群成熟的,有知识的人,他们对于那些奇闻怪事并不感兴趣,这一特点让Newsvine在今天这个吵杂的网络上让人倍感清新。清爽的页面设计,带有典型的Mike Davidson 风格,让浏览这个网站成为了一种轻松地享受。


7. Yahoo!

这份排行榜上最大的也是最强的公司,它对于未来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一种天生的直觉。通过先前对于Flickr 和 del.icio.

us的收购,Yahoo 理解了“凭借用户创造内容”的社交性网站的价值。现在,又有传言说它们想要收购Facebook,因此,即便是Yahoo现在在自己的广告业务上的表现不佳,但它的未来依然是十分的光明。

什么?你不相信对大公司收购后有什么作用?要知道,del.icio.us 刚刚宣布自己获得了第一百万个注册用户。由此,自它被Yahoo收购以来,用户数目已经增长了3倍,显示出了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


8. Digg

关于Digg,网络上的相关讨论文章已经铺天盖地,因此我的确没有什么更多的可说。Digg采用了一个古老的学术理念,然后用一种让人上瘾

的 方法把它实现了出来。它在2个月的发展过程中,就获得了超过50万的注册用户,这种发展速度是无 人可以匹敌的。当你注册之后,你就获得了行动的权利,可以简单地通过点击Digg按钮来对任何一篇文章或评论进行投票。随着用户数目的增加,场面会变得越 来越混乱,但这些依然不能掩盖住Digg的闪光之处。如果你想要找什么有趣的故事或站点的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Digg都是首选之地。

如果你运营着一个网站,没有什么能够比自己的网站中的文章能够登上Digg的首页更值得骄傲的了。如果你想要用户和流量,Digg就是你展现的舞台,一旦你获得了它的认可,你的网站就会像坐上火箭一样,一飞冲天。


9.Skype

如果你要使用网络电话,那就使用Skype吧!这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全部。


10. Facebook

美国版的校友录

美国版的校友录,不过更加的有趣,功能也更加的强大,很有可能以10亿美元的身价成为Yahoo

的 下一个收购对象。在以前,Facebook 极力地将自己的用户群局限在美国的校园之内,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它重新对所有的网络用户敞开了怀抱。但是,在Facebook上,你无法像在 Myspace上那样自由地操控自己的主页,这也许也是Facebook 被Myspace抛在了身后的原因。

当然,有了Facebook如此完美的用户界面,我看不出还有什么自己修改的必要。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制定这份排行榜其实非常困难,因为在网络上还有许多其它非常出众的Web 2.0 网站。下面是当中的几个佼佼者:

del.icio.us

Google

37signals

Netvibes

我非常期待着这些网站在下一年中的表现!不过,也许到时候又会有新的明星出现?


Thursday, October 12, 2006

 

用SKY-SCOUT望天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保罗•泰勒(Paul Taylor)
2006年10月13日 星期五


近400年前,荷兰眼镜制造商利伯希(Hans Lippershey)向政府提供了一种新的光学设备,以供军事使用(至少,故事是这么说的)。这种设备利用一个管子里的两片玻璃透镜来放大远处物体。

第二年,1609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组装了自己的望远镜,着手探索天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和中小学生纷纷效仿。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的第一台望远镜不过是一个硬纸板做成的管子,两端各有一个大致呈圆形的透镜。我在夜空中寻觅,但惟一能有些确定的只有月亮。我很快就发现,望远镜不容易使用,特别是在没有三脚架或星空图的情况下。

于是,科技就来拯救我这样的业余天文爱好者了。

几年前,我借了一架二手Meade ETX-70AT天文望远镜。这是一款价格低廉的折射式望远镜,是最能代表Meade公司Autostar技术特点的产品之一,能自动查找到1400多个天体的位置。

一旦Autostar找到一个天体,就会指引望远镜在整个天空进行追踪,修正地球自转的偏差,保证目标天体位于透镜的中心。

正如Meade Instrument公司资料所说的:“你只需要把望远镜放在平面上,花60秒钟,轻松而快捷地调整一下望远镜的电脑,让它对着天空,然后就可以开始观测了。”

现在,另一家业余爱好者望远镜制造商Celestron International令新手和业余天文爱好者更容易在夜空中找到“路”。

过去一个月左右,我一直在测试这家公司的SkyScout "Personal Planetarium"(399美元),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款产品在英国也可以买到,网上价格约为350英镑。)

这个砖头大小的“电子奇迹”将以卫星为基础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和两个主传感器与数据库结合在一起,来查找和识别恒星、行星和星系。

不过首先要澄清一点。SkyScout实际上并不是望远镜。它不能放大天体,只是能找到那些肉眼可见的天体而已。

一个传感器检测地球的磁场,另一个检测地球的重力场。然后,它精确算出你的位置以及你指向的位置。其数据库中包括超过6000个天体的资料。

当你第一次开启SkyScout时,它会搜索全球定位卫星发出的信号——这个过程需要20秒至1分钟。这基本上就是全部安装过程。

接着,它以两种模式工作:识别和定位。在识别模式下,你瞄准夜空中的一个天体,使它处在圆形取景器的中心,然后按下“目标”钮——这个按钮很方便地设置在这个装置的顶部。答案几乎立刻就会显示在SkyScout的五行红色液晶显示器上。

在定位模式下,你要从数据库中选择一个目标,可以是行星、恒星、星座或星群——星座内的一簇恒星,如北斗七星(Big Dipper)。然后把SkyScout指向天空。

(选择“今夜集粹”,会拉出一个20个当夜可见有趣天体的列表,这可能是这款望远镜我最喜欢的一个特点。)

在取景器中,有八个不断闪烁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光圈。你可以在光圈的引导下将SkyScout指向目标天体。这有点像玩视觉版“丢手绢”游戏。你越接近目标天体,光点闪烁得就越快,直到天体处于取景器的中心。

SkyScout还有其它一些非常好的特色,包括录制好的音频文件,可以将天体和天文学家的相关信息告知用户。它配有一套iPod式的耳塞耳机,可以插入插槽内。

这台装置还有一个UBS端口,可以连接个人电脑,在网上进行更新。供电采用的是两节AA电池,即便把显示器亮度调到最高水平,电池似乎也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鉴于Celestron总体上对细节非常关注,因而Sky-Scout的玻璃取景器和“镜头”没有保护盖多少有些令人吃惊,不过,它还是带旅行便携箱包的。

Sky-Scout安装简便,使用过程中充满乐趣,即便你压根儿不知道北极星在哪儿,或是猎户座(Orion)的腰带是什么样子的。

使用Sky-Scout,我能够识别出天空中第五亮的恒星——织女星(Vega),还能找到地平线上的金星(Venus)。实际上,Sky-Scout几乎肯定能唤起我们所有人心中对天文的热爱。它肯定会打消那些自己组装望远镜的念头。

www.meade.com

www.celestron.com

译者/徐柳

 

Blog Network

http://yanfeng.org/blog/755/


给人感觉,在 BSP 后 blog 的第二轮掘金潮可能是 Blog Network。国外有 weblogs inc.9rulesb5mediafederated media,等等。最后一个的成员太牛了,包括:43folders,google blogosphere,boingboing,digg等等。

国内最早的算 blogku,但没什么影响力。维道前一阵子由新闻群组blog摇身一变,变成了 blog network,动作非常迅速。已经推出了几个成员,包括:智识@IdeoBook贝贝咖啡同学会,等,挺不错。PostShow 也打算成立 blog network,并正式商业化,但内部矛盾挺大,不知道会如何发展。只说甚至新建了个hellomedia.org,专门关注blog媒体,特别是 blog network 的发展。


 

一个中文blog群组的实例

格志 http://gezhi.org/ 是一个小有气候的blog群组

 

用Google Groups做群组blo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r3x_RRJdd4

2005 - 9 - 8

Google Groups 2是去年5月开始测试的一个项目,功能上类似以前的News Groups加Mailing List,同时还支持Atom feeds。不过,我从来没有想过,把Google Groups当成blog来使用,qys的邮件提醒了我。

回信提及我的地址是group不是blog。我想把我的想法,交流一下,顺便梳理自己对于group 和blog的思路。

首先: 从表面看,group是一群人的讨论,blog是一个人的记录。两者差别很大。但是换个角度,如果我把group设为announce的模式,实际这个group只有我一个成员,自然变为一个人的记录了:-)

其次:至于到底何谓blog?你也在前几天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无疑,它绝对不是一块狗皮膏药,如同fxd的机器博格,阅读博格,的搞笑说法一样令人哭笑不得。

我觉得blog本质在于将东西上载到网上存贮,还可以和人分享。

它不仅仅局限在 dottext moveable-type wordpress等软件支持的服务平台如 joycode mblogger donews typepad LiveJournal blogspot等等,还有furl spurl delicious 365key flickr等的书签,浏览网页,图片的共享都是blog。

google的group 设为announce模式,适合将一个人的想法用文字记录,提供给感兴趣的人分享。

其三:我想谈谈用group作blog的特点。(当然也就是优点了。:-)

3.1 它是公开的,每篇文章对应一个http url,任何浏览器都可以看。而且它有rss支持,容易集成聚合到桌面或web的rss reader

3.2 它没有陷入link pagerank comment-spam的困境。我记录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连接度,主要是记录,整理自己的思路。如果有感兴趣的人 相互切磋,自然更好了。

为何设为announce模式,直接在浏览器回复不更好?确实,回复麻烦了一些。要用email方式回复。但是同时它避免了comment spam,而且似乎可以保证讨论的质量。毕竟打开email client写信讨论,不太可能写几个好坏、就结束了。一般都会有比较深入的讨论,这也是我希望的。

关于google的pagerank comment spam 我将在group上详细讨论我的一些看法,以后欢迎指教!

3.3 数据保存的安全问题。

比较各个公司平台,我更相信google保存数据的能力,毕竟几十年的newsgroup内容都在上面。而且搜索更是全面,作者、时间、内容各种搜索都有,很方便。

3.4 文章发布的简单快速。

一般的blog service provider提供web的发表方式,固然到处可以用,不必用专门的客户软件。但操作觉得笨拙,网络反映迟钝,效率低下。但发到group的文章,可以 用outlook thunderbird 等任何邮件软件写,而且发送同时,有一个备份自动到sent文件夹。

这方面,blogclient 差距较大。

上次写信询问先生的上载方式,由web还是特别的blog client。?如果不愿回答,我也不再勉强。

最后,上次写信要求加我得group rss到你的主页连接,确实有些冒昧。望见谅!目前还没有太多文章,估计陆续会有一些我的思考记录,发到group上。如果你觉得有些价值,值得推荐,再加到你的主页也不迟。

欢迎浏览我得group,如有建议,更不胜欢迎之至!

万事如意

我去这个p2pFuture Group看了看,的确,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blog。而且,借助Google Groups齐备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可以将group设置成只有成员才能发贴,因而看起来就非常像一个群组blog。再加上它有邮件通知和邮件发贴的功 能,让这里的讨论就更加方便。

不过问题在于,由于设置为成员才能发贴,那么就没有了一般blog上的评论功能,而这个功能实际上让blog上的讨论更具开放性,人人皆可参与(垃 圾留言可以用其他手段解决)。另外,Google Groups不支持TrackBack功能,也让它缺少了与其他blog互动的能力。这是我现在能够看到的问题。

其实,blog应该采取何种形式,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后,我们都有了两个想法。;-)


 

两岸跨平台blog软件

Z-blog http://www.5iya.com/plus/ 是一个可以发布繁简体blog的平台。适合于使用繁简体汉字的人群之间交流。

 

如何选择中文BSP

kissdolphin的blog里有一篇"写给准备开建博客或搬家的朋友"给了很好的建议。
地址:http://kissdolphin.blogbus.com/logs/2006/09/3292852.html

Saturday, October 07, 2006

 

web2.0让用户制造内容,想得美哦

胡菜菜乱谈 2006年10月07日


理论上讲,web2.0网站让用户创建内容,实在是很美好的事情,可惜最近观察了几个纯概念上的叉叉2.0网站,发现主要内容都是网站自己的编辑搞出来,东拷贝西拷贝,用户参与度严重不高,表现在:发文数量少,发文质量不高。因此必须由编辑制作大量内容。然后疑问出来了:这跟叉叉1.0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网站站长做起来有什么兴致呢?

我这个疑问很不新鲜,人家早就提出了,那是自博客网开始大力宣传的时候。我现在想说的是,所有的 web2.0网站都应该解决一个初始的问题:用户参与内容制造的动机?答案是——利益,这个利益是广义的利益,即一切满足需求的东西。人们说B2B网站一早就是web2.0了,内容全部是用户发布的,说得好,但是为什么B2B可以成就巨头?因为用户发布信息可以为他们带来商业利益。问题是现在的针对网民的叉叉2.0网站能满足利益到哪一步呢?

博客类网站:开个空间写写划划进行自我表达带来的好处对用户来说实在有点微不足道——如果你既不是拥有大批粉丝的名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文字爱好和写日记的习惯,也没打算靠博文扬名或交友的话,你就缺乏为BSP提供丰富内容和高质量内容的原动力。

wiki 类网站:在人类的心理需求里面,有一种需求叫创造的成就感和分享的快乐,wiki网站本来可以满足这样的利益需求,但是,看看国内的现状,我们在叉叉主义的初级阶段,大家都瞪着眼睛满地扒拉银子去了,大部分的人还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中下层面,你让他没事上wiki网站来创建条目,编辑内容——seo可能会的,奸商也许会的,就象很多dmoz志愿编辑的申请动机是因为他那网站老登不进去,想申请个义工来谋私。我这么说可能会刺伤很多真正的义工,我发自内心崇敬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我想表达的是:wikipedia在国内尚缺乏普遍的社会基础和精神氛围,所以wiki经营者除非建立一个巧妙的激励机制或者做做细分可能有点意思。

SNS类网站:个人最不喜欢的网站就是SNS站,因为不喜欢随便交友或者为了某个目的去交朋友。我这种人按理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目前叉叉2.0网站都有点交友倾向。用户加入纯SNS站主要是为了线下的活动。或许你已经在某个SNS站找到买家了,或许你已经在SNS站找到人生伴侣或其它同类了,或许吧,反正自己没去试过。SNS站是对满足用户利益需求理解最深的,但最不招人喜欢。

播客类网站:在对用户的利益满足上,本质上跟博客的问题没区别,只不过运用了一些新式武器,自我表达更上一个台阶,似乎更有吸引力了。但是这种增长的吸引力与增长的制作成本相比抵消了。

……

总之,web2.0要让用户制造内容,想得美哦!经营者必须把概念扔得远远的,把投资人忘得干干净净,仔细研究一下用户的利益需求和为了满足需求网站的内设机制才是必须,最后要达到的效果是:用户都争着抢着,哭着喊着主动扑向你的网站,要来向你提供他们的高质量内容。

 

What's in 74,000 names? Big money

By Thomas Crampton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Published: October 5, 2006

PARIS The new dot-eu Internet address was supposed to offer a convenient pan-European alternative to suffixes like dot-com. But the organization in charge of handing out dot-eu addresses ended up in court last month in a bitter dispute over control of 74,000 domain names ranging from Beethoven.eu to hotelparking.eu.

EURid, the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 in charge of administering dot-eu, blocked full use of 74,000 addresses by three companies attempting to register them, saying the companies were hoarding them for resale.

In return last week for what EURid saw as vigilance, a Belgian court ordered the organization to pay a fine of €25,000, or $32,000, per hour for each name unless it allowed the three companies to transfer ownership of the addresses.

After the court order, EURid released control of the names, said Patrik Lindén, a spokesman for EURid. Lindén declined to discuss the case further, citing appeals.

Paul Keating, a lawyer based in Barcelona who works for the three registrants, also declined to comment, but he released an un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Dutch-language court documents.

Thomas Schafft, a Munich-based lawyer who specialize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t Lovells law firm, said it was "a shame that EURid lost," calling the three companies' attempts to register the names "a particularly nasty attempt to abuse the dot-eu system."

"The image of the dot-eu top level domain could suffer if it is perceived there is unfair distribution of domain names," Schafft said.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dot-eu last December, 2.1 million domains have been registered by EURid. More than 250 separate disputes over ownership of individual domain names have been resolved through an arbitration mechanism.

Among the disputes was Oxford University's unsuccessful fight to win Oxford.eu from a company with the recently created trademark "Ox & Ford."

EURid said in a news release issued in July that the 74,000 names involved in the court battle had been purchased for profit in a so-called warehousing scheme through which companies buy names en masse with a view to reselling them at a higher price. Such sales for profit would go against the European Union's conception of the domain name, EURid argued in a trial brief.

Europe's intention was to "offer the possibility to companies and physical persons with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to identify themselves in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European Community," the EURid brief said. The spirit of dot-eu European identity is thus distinguished from domains like dot-com or dot-org, the brief added.

From the start, EURid has made an explicit effort to keep the dot-eu names from being snapped up for resale. Registration of names was opened over a period of months in which companies and individuals could come forward to claim names.

The first two months, starting in December, were open only to public bodies and to those holding trademarks in EU countries. This period was followed by two months during which companies and individuals based in Europe could register names. Finally, in April, the so-called land rush began, with registration of names open to anyone.

Nonetheless, EURid monitored purchases to avoid the mass buying of names for resale.

In the case of the 74,000 names, EURid acted to prevent three companies registered in Cyprus - Ovidio Ltd., Fausto Ltd. and Gabino Ltd. - from transferring ownership of domain names they had won.

"The domain names were registered in the name of only three registrants, which appear to be paper companies whose only visible intent is to gain cash out of these domain names," EURid alleged in the brief.

For their part, the registration companies assert they selected the generic descriptive-style names to build a legitimate business in so-called "direct navigation."

Capturing traffic through direct navigation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some Internet users prefer to type generic requests like "restaurants" or "traveltickets.com" into their browser address bars, rather than use a search engine like Google or Yahoo, the companies' brief said.

The generic-named pages are made up of hyperlinks relevant to the user's search, making the pages equivalent to targeted keyword searches, the brief said.

In the judgment issued by the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in Brussels, the blocking action by EURid was declared unlawful.

Sunday, October 01, 2006

 

文献管理工具Bibus使用简介

1.什么是Bibus?

All about Bibus

Bibus is a bibliographic database. It uses a MySQL or SQLite database to store references. It can directly insert references in OpenOffice.org and MS Word and generate the bibliographic index.

认识一下Bibus

Bibus是一款免费的文献管理工具,用Python写的。使用MySQL或SQLite(任选其一)数据库储存参考文献数据。它能在 OpenOffice及MS Word中直接插入引文,而无需在Word中安装宏,或插件什么的。并自动生成参考文献目录。其功能目前已与商业软件Endnote,RM接近,支持 Unicode,支持中文。

支持的操作系统(跨平台): 32-bit MS Windows (95/98), 32-bit MS Windows (NT/2000/XP), All 32-bit MS Windows (95/98/NT/2000/XP), All POSIX (Linux/BSD/UNIX-like OSes), Linux, Win2K, WinXP

2.Bibus在Windows下的界面

3.Bibus使用的简要说明(主要是XP系统,MS-Word环境)

3.1程序参数设置(Edit|Preference)

安装完程序之后,第一步要做的事即是这个。它用于个人习惯的设置。这里包括:Display,Printing, Search,Duplicates,Editor,Shortcuts,Paths,Database,Word Processor。这里仅就几个常用的作简单的介绍。Display中主要设置主窗口中参考文献的显示方式,如上图的Athor_Title_Year_Abstract等,常用的还有Bibilographic Type(文献类型,如Article,Book,Magazine等)。此外还可以设置它们显示的顺序及默认文献排序规则,程序缺省是根据 Idenfifer字段排序。Duplicates中主要是设置你要如何识别相同的文献以删除重复的文献。Database中主要设置使用哪种数据库格式存储参考文献,一般用户应选择SQLite,它是独立的,不需要其它额外的设置。还有就是MySQL了,一般用户不选。Word Processor是设置你将在哪种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参考文献,如我现在用MS-Word就选MS-Word了,如果你装了OpenOffice,则还可选择OpenOffice。


由于当前版本存在的问题(中文引文插入的问题),本部分的内容将在下一个修正版发布后继续完善……

当前版本存在的问题:
a.中文引文插入Word中会存在问题,主要是Identifier字段中如有中文,读取时会存在问题,近期作者将推出新版本,到时这个问题可以解决。

b.跨平台的东西,Python写的,速度没有Endnote等快,但决不慢


4.中文Style下载

自己编的中文通用参考文献style,点击进入下载 使用方法:Styles|Load 即可

效果参考:

参考效果:
假如我们是对的[1]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坚持呢[2],又假如我们是错的……

参考文献
[1] Braun RL,Burnham AK. Analysis Of Chemical Reaction Kinetics Using A Distribution Of Activation Energies And Simpler Models. Energy & Fuels[J],1987,1(2):153-161.
[2] Imbus SW, Katz BJ,Urwongse T. Predicting Co2 Occurrence On A Regional Scale: Southeast Asia Example. Organic Geochemistry[J],1998,29(1-3):325-345.

5.相关工具

SQLite Databases Browser 可以查看用Bibus创建的文献数据库。利用该软件你可以轻松增加,删除,编辑某一条文献。下载地址: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sqlitebrowser/

下载地址: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howfiles.php?group_id=110943

普通windows用户,请下载 那个Fullversion完全安装~否则需要Python,Wxpython等环境才能正常使用。


 

两款开源文献管理软件(整理)

http://jiangzhanyong.blogspot.com/2006/09/blog-post_15.html


次整理出四款常用文献管理软件后,朋友告诉我还有两款开源的文献管理软件,使用者比较多。特地补充如下:


1.JabRef

Jabref截屏图

最新版本: JabRef 2.1(2006.08.10)
采用Java开发的跨平台文献管理软件,支持多平台。 这款软件专门针对BibTeX,同时支持导入导出多种文献题录格式。一般使用emacs+TeX写论文的较多用到这个软件。

JabRef遵守GPL协议开放源代码,因此可以自由使用而没有版权限制。

项目地址: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jabref/

2.Bibus
Bibus截屏图

最新版本: 1.2.1(2006.08.29)
Bibus采用python开发,支持多平台。采用MySQL或SQLLite数据库来保存文献,支持直接在OpenOffice Writer和MS Office Word中插入文献题录。

Bibus遵守GPL开放源代码协议,同样没有版权限制。水木社区新软件介绍版有网友做了汉化。

项目地址: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bibus-biblio/



***************************************
***************************************
文献管理软件JabRef

JabRef是 最近发现的一个非常不错的文献管理软件。提起文献管理软件,大家可以通常都想到Endnote。然而对我而言,JabRef更加好用。因为它小巧,跨平台 (是用Java编写的),功能强大,并且支持输入BibTex格式的文献信息。由于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基本都使用Tex撰写论文,所以对BibTex格式 的支持是非常有价值的。JabRef是免费的开源软件,并且更新很快,这也是我非常喜欢它的一点。

 

常用文献管理软件简单比较

http://jiangzhanyong.blogspot.com/2006/09/blog-post_11.html

简单比较一下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


EndNote
http://www.endnote.com
最新版本: EndNote X
毫无疑问,EndNote是文献管理软件中的老大,大名鼎鼎的ISI出品。界面简单,搜索查询方便,与Word无缝链接,支持Z39.50标准,可以检索所有支持此标准的数据库,支持gb2312和utf-8编码,中文支持良好。缺点是不能建立子目录,无法分类。

ReferenceManager
http://www.referencemanager.com
最新版本: ReferenceManager 11.0.1
ReferenceManager也很不错,不过看起来和EndNote功能差不多,被ISI公司收购后,更新并不积极。不支持中文,所以用的也不多。

Biblioscape
http://www.biblioscape.com
最新版本: Biblioscape 6.6
Biblioscape 并不能简单地归入到文献管理软件中来,因为它的功能实在太强大了,它不仅是文献管理工具,还包括文献分析工具;另外Biblioscape版本众多,适合 不同研究者需要。Biblioscape对中文支持的比较早,不过到现在仅支持gb2312编码,不支持utf-8。另一个较严重的缺点是对Word的支 持不如前两者好。7.0 beta将在秋季推出,不知道新版本对将有多少改进。

NoteExpress
http://www.scinote.com
最新版本: NoteExpress 1.7.2.150
NoteExpress是国内开发的较为优秀的一款文献管理软件。功能较EndNote丰富,且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中文支持良好,并且与Word支持的比较好。软件历史较短,细节之处不太完美,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确认。新版本2.0最近将发布。

其他国内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还有一些。比如在医学杂志领域表现不俗的医学文献王;国外一些软件如ProCite因中文支持不好,国内鲜有使用。另外开源社区也有许多优秀的文献管理软件,有兴趣者可以登录http://sf.net查询。

Francesco Dell'Orso热 中于对不同的文献管理工具软件的优劣进行比较,2006年7月他发布的第13版比较结果,被列入评比范围的软件包括: Biblioscape, Bookends, Library Master, ProCite,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apyrus等。有兴趣的话可以点击链接查看评比结果: http://www.burioni.it/forum/ors-bfs/text/index.html


 

Google GMail使用技巧

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574.html


  Google拥有很多种服务,但最令人激动的无疑是GMail服务,虽然GMail已经推出了多年,而且Google还在不停地推出各种各样的服务,但是已经很少有像Gmail这样震撼人心的产品了。

  GMail是一个伟大的服务,使用完全免费,容量巨大,有优秀的过滤功能和反垃圾邮件功能,支持加密访问,支持POP接收和邮件转发,还有许多其他强大的功能,我这里就介绍一下我在使用GMail系统的时候总结的一些常用的使用经验和技巧。

  安全的连接Gmail

  通过SSL加密方式 https://gmail.google.com 来登陆Gmail,可以防止黑客通过Sniffer等工具窃听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手机访问GMail

  GMail一个非常优秀的特点就是支持绝大多数手机登录,这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自己的Gmail信箱,访问的时候只需在手机的网络浏览器中输入 http://m.gmail.com 即可。Gmail手机版提供了很多很“酷”的功能:界面能够针对手机自动进行优化,支持访问照片、Word文档和 .pdf文件等附件,如果Gmail联系人录入了电话号码,还可以通过电话答复邮件。Google对于访问GMail的手机不收取任何费用。

  无穷多的GMail邮件地址

   一个GMail的邮件地址,其实相当于无穷多的GMail邮件地址,通过邮件地址中的+号可以衍生各种邮件地址,比如对于发送到username+ list1@gmail.com的邮件,系统会自动将邮件转到username@gmail.com,因此只要在GMail用户名后面加上一个“+”号, 就可以衍生出无穷多的邮件地址,这些地址都是你自己的。

  使用这种邮件地址的好处是非常便于过滤,只需要针对不同的邮件地址就可以方便地分拣出不同用处的邮件。比如可以设置一个label1标签,通过过滤器的设置,所有发送到username+list1@gmail.com的邮件,会自动贴上label1标签。

  发送邮件不包含IP地址

  通过Outlook客户端发送GMail邮件,发送的邮件内会记录发信人的IP地址,但是如果登录WEB上的GMail网站,然后在上面发送邮件,则发送的邮件中就不包含自己的IP地址。因此,如果你想隐藏IP发送邮件,就登录GMail吧。

  通过RSS阅读器查看Gmail新邮件

  在RSS阅读器中,选择Feed地址为https://mail.google.com/mail/feed/atom,然后提交您的Gmail地址和密码,即可在RSS中查看新的GMail邮件。

  通过POP方式下载GMail邮件

   以Outlook Express的客户端为例:首先在Gmail帐户中启用POP。然后打开Outlook Express。单击“工具”菜单,然后选择“帐户...”。单击“添加”,然后单击“邮件...”,在“显示名:”字段中输入姓名,然后单击“下一 步”。在“电子邮件地址:”字段中输入 Gmail 电子邮件地址(username@gmail.com),然后单击“下一步”。在“接收邮件(POP3, IMAP 或 HTTP)服务器:”字段中输入“pop.gmail.com”。在“发送邮件服务器 (SMTP):”字段中输入“smtp.gmail.com”。单击“下一步”。在“帐户名:”字段中输入 Gmail 用户名(包括“@gmail.com”)。在“密码:”字段中输入 Gmail 密码,然后单击“下一步”。单击“完成”。突出显示“帐户”下的“pop.gmail.com”,并单击“属性”。单击“高级”标签。选中“发送邮件 (SMTP)”下“此服务器要求安全连接(SSL)”旁边的复选框。在“发送邮件(SMTP):”字段中输入“465”。选中“接收邮件(POP3)”下 “此服务器要求安全连接 (SSL)”旁边的复选框。此端口将更改为 995。单击“服务器”标签,然后选中“我的服务器要求身份验证”旁边的复选框。单击“确定”。

  后记:我上网有十年时间,使用了无数个 不同的邮件信箱,但自从我接触到了GMail后,我立刻放弃了其他所有的邮件而转用GMail,GMail是我所见到的史无前例的邮箱服务,我还没有发现 任何其他邮箱有能力超越GMail。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免费邮件敢同时支持POP接收和邮件转发,而GMail就敢这么做,何等气魄啊。单凭这一点,我 就可以立刻放弃其他的邮件而转用GMail。

  更新:写完这篇文章,发现不少人问我要GMail邀请,目前我的GMail帐号邀请已经全部发完,已经没有GMail帐号邀请了。不过没有关系,日本用户目前已经可以直接注册Gmail了,大家可以使用日本代理服务器来直接注册Gmail信箱


 

最佳和最差的在线新闻视频源

作者:马克 格雷瑟
翻译: 龚伟



视频质量提高了,但要在许多新闻网站上找到视频源仍是件费劲的事。这里我们对主流视频新闻服务做一个评价,看那些止步不前而哪些有所改进。

在1997年为花花公子杂志撰稿时,有一次我形容在网上看一场音乐会流媒体视频的感受是“看上去像现代艺术或者虚幻影像”。我所形容的并不是这场表演,而是说那些在台上表演的人的视频图像。

时代和技术已经必然的改变了。随着宽带接入技术的成熟和流媒体技术的提高,在网上观看新闻、体育节目或者气象预报时你可以期待更好的感受。在九.一一以后,许多主流新闻机构给与流媒体比以前大得多的重视,尽可能提供足够的流量以免观众因为网络塞车一等再等。

事实是,关键词评估系统今年五月把七个顶级新闻网站的视频可得性评价为99.84%(ABCNews.com)和98.89%(MSNBC.com)之间,只有BBC的视频被评为劣质。随着观众数量呈跳跃式增长,新闻视频服务也更容易获得。精确流评估系统则发现在2004年前两个月前十位的网站提供的视频流数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80%。

因此视频可得性提高了,质量提高了,并且产生了愿意也能够在线观看视频的观众群。那么还缺什么呢?也许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为顶级新闻网站的视频服务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即使你找到了视频内容,图像也并不总是和文字、照片以及声音天衣无缝地配合一致。在很多网站上,访问者需要努力寻找,点击到“多媒体”的链接,再努力搞明白什么是一个“互动特色服务”,才能看到视频内容。

在这个方面,福克斯新闻网应该为重新设计它的网站把一个“视频”按钮放入顶端的导航条得到赞赏。这个网站的设计也许会被罗杰.布莱克嘲笑,可是至少制作者明白视频对于观众的作用。而且随着许多有争议性的视频在网上播放(例如斩首),视频的应用在未来的几个月和几年内必然会继续增长。

以下是我对美国主流新闻网站及少数海外新闻网站视频流服务粗略的感受,大致按照最好的到最差的排列。所有这些服务都可以用Real播放器(RealPlayer)和视窗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之一或者两者皆可播放。在我检视这些服务时,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星期一它们分别如何处理一条关于第一次私人载人航天的重大新闻上。


CNN新闻网

优点:CNN的确致力于在主页的头条标题旁突出视频剪辑,而且视频质量十分精细,即使放大到全屏播放也没问题。在关于航天飞行的报道中,该网站甚至播放了在加州摩杰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的实时图像。该网站的视频播放是在独立的视窗中进行的,包括了叫做“新闻联播”的便利的选辑—五条头条新闻连续播出或是五条关于伊拉克或者政治新闻连续播出。视频的缓冲过程不错,所以你无须经过长时间地等待才能看到想看的节目。

缺点:你必须付费(如下)。此外,在你打开视频窗口后,必须翻卷一大段页面才能看清提供了哪些剪辑。

费用:单一CNN视频每月4.95美元,你也可以每月花9.95美元购买RealOne超级通来得到其中包含的CNN的视频服务。

广告:为视频节目付费的好处是你无需忍受广告的折磨,尽管在每段剪辑播放前还是会有一小段CNN自己的推介和标志。

网址:http://www.cnn.com/video/



华盛顿邮报网站

优点:在图像质量方面得分第一。这些家伙很清楚怎样拍摄室内录像,甚至在演播室外的新闻图像拍得也很出色。诚然,他们的很多视频图像是来自美联社和MSNBC,但该网站也有很多自己制作的即时新闻,包括邮报记者的独家在线评论以及一整套来自里根葬礼的视频剪辑。更棒的是,这些室内图像的质量极其出色,在浏览器窗口中毫无偏差地播放,图像的大小比例很好地符合了电影视频的标准(即所谓的“信箱比例”)。

缺点:令人惊奇的是我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除了希望华盛顿邮报网站在这些出色的室内视频片断方面做得更好。此外,虽然我很高兴他们在主页顶部设置了一个“图片和图像”的链接,但在下一层的页面中你还是得继续寻找视频内容。

费用:免费

广告:没有,除了每个页面顶部的横幅外。视频是免费的,而且不带任何广告,这虽然是件好事,但或许也解释为什么那里没有更多的内容。

网址: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photo/index_archive_media.htm



RealOne超级通

优点:Real网站整合了一些网上最好的新闻、娱乐和体育视频内容,按月收取费用。它也很好的汇总了一些新闻源,包括CNN、ABC新闻、CBS新闻、BBC、NPR,甚至空中美国--一家新的自由广播网。图像质量很好,就像你期待的那样,只是你必须使用Real播放器来收看所有的节目。主菜单很好地综合了各家媒体并根据新闻内容进行了分类。

缺点:随着与棒球大联盟合同的终止,体育方面的内容偏重于浮云赛车,特别是撞车的图像。此外,还有很多做一个具体的人口统计的倾向。大概是在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吧,想看看谁是色情节目、电子游戏和摇滚明星这样的热点内容所针对的观众。同时,为了观看例如欧洲杯足球和PGA高尔夫球赛这样的节目,你还是会遇到更多要求你订阅的壁垒。

费用:9.95美元每月,包括14天的免费使用期

广告:尽管支付了每个月的订阅费,根据节目源的不同,你仍有可能看到有一段简短的关于该媒体的宣传片或更长的30秒的宣传片。

网址:http://www.real.com/superpass/?src=061404realhome_1_3_2_2_1_1



福克斯新闻网

优点:福克斯为了在主页上突出视频作了很多工作,包括制作了一个巨大的垂挂式菜单。视频内容是免费的,尽管你必须观看广告或福克斯电视节目的宣传片。好的一面是,你可以通过拖拉播放条到视频的末尾来快进跳过宣传片,也可以通过放大到全屏播放来消除横幅广告。你可能会猜到,最主要的内容是政治和评论,而不涉及伊拉克的国际新闻则显得单薄了点。

缺点:我的确喜欢明显的视频标签,但实际上这个网站的下拉菜单却显得有点不方便,特别是在你打开每个栏目的时候尤其如此。在看完一段视频后,你必须回到那个下拉菜单来寻找另一段视频,在视频播放窗口里是没有内容指南的。该网站有关于太空航行的图片报道,但是没有相关的视频。

恶劣:为什么福克斯新闻网站还在巴格达一年多前萨达姆塑像被拉倒的那个广场安放着一个实况转播的网络摄像头。

费用:免费

广告:在每段视频剪辑前会有15秒的宣传片或广告。在视频窗口中,在图像旁边和上方都有一个大的广告。

网址:点击http://www.foxnews.com主页上的“视频”标签



ABC新闻网站

优点:ABC新闻网应该为其大胆地开创了名为“ABC实况新闻”这一唯一的拥有原创内容的24小时在线新闻频道而得到赞赏。虽然有缺点,但是认真地面向宽带新闻的未来。ABC新闻网同时还提供所谓的“点播新闻”,基本上是将其各种新闻节目中的视频剪辑收集起来,然后放入不同的专题类别中。视频和音频质量还可以,但我看不同剪辑的质量也有所不同。“晚间新闻”可以查阅到五月初的视频档案。

缺点:“ABC实况新闻”的缺点是当你刚开始观看这个节目的时候你会搞不清在看什么或者在听什么。在你的浏览器里会跳出一个分类的节目时间表,也是很含糊的。另外,这个不听使唤的屏幕显示没法正常工作,你往往会一次看到四个不同的视频画面(也许这更适合于对于战时)。

费用:单一ABC新闻网站节目每月4.95美元,作为RealOne超级通的部分内容每月9.95美元。

广告:尽管你付了订阅费,仍要收看来自惠普的小段赞助广告

网址:ABC实况新闻 http://abcnews.go.com/sections/abcnewslive/index.html

新闻点播 http://abcnews.go.com/sections/us/video_index/video_index.html



CBS新闻网站

优点:通过在主页的头条新闻下面添加多个视频剪辑链接并且将每个链接都清楚地标为“CBS新闻视频”的出色的办法来突出影像内容。视频页面制作精美而有深度,包含了较早前的伊战前几个月、萨达姆被捕和九.一一听证会等录像专题。剪辑按照新闻栏目、主题进行了分类,并包含了相关文字报道的链接。

缺点:不同剪辑的影像质量也不一样,而且有时候没法按需要正常播放。有时,在看到一段剪辑的中段时试图放大到全屏播放,它就会回到开头的广告重新播放。

费用:免费

广告:在许多剪辑前有简洁而有趣的15秒简介,但并不是所有都有。

网址:http://www.cbsnews.com/sections/i_video/main500251.shtml



播放室网站

优点:嗯,这好像有点把对Google新闻进行的评论当作新闻网站了,因为播放室--就像RealOne超级通行票--只是一个其他新闻单位视频节目的汇总。但它们播放新闻视频的方式仍是最富有冲击力的:在主页的正上方和中央进行播出。实际上,当你第一次点入这个网站的时候,就会立刻启动视频的播放(在前面有一段广告)。网站设计得很简单,内容丰富多样,还包括很多来自当地电视机构的市民报道。视频质量优秀,即使放大到全屏播放也很不错。节目的分类也很好:必看的视频、就业频道、伊拉克战争、以及其他更多的内容。

费用:免费

广告:在每段剪辑前有简约的15秒简介。无法快进或跳过。

网址:http://www.feedroom.com



ESPN体育新闻网

优点:感谢技术上的突破成果,ESPN动态网站展示了高质量几乎无拖滞的体育视频。唯一的麻烦是你必须先下载一个特别的软件,花点时间用它把视频剪辑传送到你的电脑中。这个软件也会帮助你得到关于新的视频剪辑的提示。你可以在网站的主页上观看视频,也可以直接放大到全屏观看而无需打开弹出式窗口。视频剪辑综合了ESPN电视节目和为ESPN动态网站专门制作的视频镜头。就像宣传的那样,图像质量非常出色。

缺点:在你访问该网站时立刻会跳出来问候你的那段音频和视频有些让人烦躁,虽然我觉得最后你还是会适应它们。最初可供选择的视频节目并不是很多,但随着时间发展应该会得到改善。我还希望能有一个页面展示所有提供的视频节目。

费用:免费

广告:基本上在视频的前面和中间会有电视广告

网址:http://sports.espn.go.com/broadband/motion/showcase/index?CMP=ILC-Motion_Showcase1



纽约时报网站

优点:你能在纽约时报网站上找到的视频专题都有很高的质量,你也可以通过点击一个按钮来跳过头上的广告。这些节目一个出色的地方是它们都是由报纸记者报道的,而且都是纽约时报网站原创的。一个很有趣的视频专题是固定的“每周晚间报道”,它由“发现时代有线电视频道”制作,报道第二天将在纽约时报头版刊出的新闻。

缺点:这些专题被分为一个个部分,也就是说为了寻找下一段报道,你也许不得不从一个弹出式窗口跳到另一个。如果导航功能设计地更为简单一些就好了。另外,寻找一段好的视频节目也是个麻烦事,需要很多点击和在多媒体/图片页面上不停寻找。

费用:免费

广告:在视频节目前有一段广告,不过你可以点击“跳过这段广告”来略过它。

网址:http://query.nytimes.com/search/query?srcht=s&srchst=m&vendor=&query=”video+feature”



MSNBC网站

优点:只要你找到了正确的视频页面(更像是MSN网站的一部分而不是MSNBC的一部分),就会看到一个类似于播放室网站设计的内嵌式的播放器,并有一些静止图像提示可供观看的节目。视频剪辑载入的速度很快而且图像质量一直很好。最好的内容来自NBC新闻,同时也有包括食品电视网提供的音乐电视录像剪辑等娱乐和生活的深入报道节目。

缺点:如果你不使用视频页面的导航功能,你就得停留在一个弹出式窗口里而没办法了解所有提供的视频内容。有些视频节目打开后看上去并不怎么样。

费用:免费

广告:一般有一段15秒的广告,有些是30秒的,而且没有办法跳跃或者快进。为了照顾MSN的死党,甚至还有一个栏目是专门让你欣赏所有的MSN形象广告的。

网址:http://msnvideo.msn.com/video/



加拿大广播公司网站

优点:CBC是加拿大国家级的公共广播业者,有很多优秀电视和广播节目被很好地转换成了在线播出的内容。虽然网站没有专门的视频栏目,很多文章在全文上下不时会有含有相关视频的链接。CBC档案栏目做得更好,在一些类似“加拿大奥运选手”和“美加自由贸易协议”等成功地专题中都包含了电视和广播的报道。这些部分的视频都是在浏览器页面内播放的,而且有较好的回放质量。

缺点:不幸的是,许多实时新闻的图像质量不很好,在放大到全屏时更为模糊。另外,我在体育栏目里没有找到任何视频节目。

费用:免费

广告:没有

网址:点击http://www.cbc.ca/news网页上“带视频的新闻报道”标志



BBC新闻网站

优点:BBC网站视频节目的两大好处是它没有华而不实的广告,而且如果你住在英国,它是免费的。此外,音频的节目源很好,内容包括了关于世界各地的新闻

缺点:视频节目的质量几乎可以说是差的,只有少数例外。除了图像时断时续之外,问题是画面模糊而且在放大至全屏时更糟糕。看上去好像是有人在审查部分画面一样。我原先以为这是一个从海外连接产生的问题,但使用RealOne超级通服务时该网站的视频节目质量还是一样糟。

费用:在英国免费;单独本站节目每月4.95美元,或作为RealOne超级通的一部分每月9.95美元

广告:没有

网址:点击主页上“打开更多音频/视频新闻”的链接 http://news.bbc.co.uk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